近日,由江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主辦的“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會暨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現場觀摩會”在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紅谷灘基金產業(yè)園(寫字樓)項目部隆重舉行。江西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文俊,南昌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高輝紅,江西省城鎮(zhèn)發(fā)展服務中心主任劉衛(wèi)國,江西建工集團副總經理陶立新,以及各設區(qū)市(贛江新區(qū))住建部門領導、行業(yè)專家、施工單位代表等300余人參會。深度觀摩江西省首個“全生命周期智慧工地”標桿項目,共同探索建筑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徑。
此次觀摩會圍繞“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 —— 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主題展開,現場精心設置了安全樣板、智能建造、綠色施工等 5 個觀摩區(qū)。項目以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數字化科技賦能、可持續(xù)綠色施工為特色,宛如一座生動的“建筑課堂”,向全省建筑行業(yè)展示著安全管理的創(chuàng)新實踐。
走進項目現場,科技的力量無處不在,這里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智慧工地”江西樣板。該項目以爭創(chuàng)“魯班獎”“國家AAA級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為目標,將BIM、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巧妙融合,搭建起“智能指揮中心”,讓工地管理徹底告別以往依靠經驗的模式,轉而駛入數據驅動的“快車道”,為傳統建筑業(yè)轉型升級貢獻了“江西建工方案”。
在這座智慧工地里,BIM 技術就像一位“未卜先知”的建筑軍師,面對超高鋁模安裝、型鋼斜柱施工等超高層施工難題,提前模擬施工方案,幫助施工團隊優(yōu)化資源配置,就像提前規(guī)劃好每一步棋,讓施工過程更加順暢。再搭配上三維測繪機器人,如同給施工精度裝上了“超級放大鏡”,將施工誤差牢牢控制在 ±3mm 內,為工程質量上了一把堅實的“安全鎖”。
智能設備的應用更是讓工地充滿了“未來感”。以往需要專人操作的人貨電梯,如今在無人駕駛技術的加持下,能在樓層間自主升降、精準???,要是有人沒戴安全帽想乘坐,或者電梯超載了,它還會及時發(fā)出預警,既提升了建造效率,又大大降低了人為操作風險;混凝土整平工作也不再依賴人工一點點找平,混凝土整平機器人一上場,就能把地面平整度做到行業(yè)最高標準±2mm,堪稱大場面強平整的“大哥大”;而“智能指揮中心”就像工地的“最強大腦”,集成了塔吊監(jiān)測、AI 視頻巡檢、物料追蹤等12類系統,讓項目管理變得更加可靠、高效、安全。
在綠色施工與標準化管理方面,項目同樣交出了亮眼答卷。它積極響應國家節(jié)能減排戰(zhàn)略,踐行“科學管理、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控制、全員參與”原則,努力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安全文明標準化建設頗具新意,防護棚、臨邊護欄等防護設施采用模塊化安裝,就像搭積木一樣方便快捷,拆裝效率提高了50%;對于高空作業(yè)、動火作業(yè)等危險工程,采取“AI + 人工”雙巡查機制,不放過任何安全隱患,向著“零事故”目標精準邁進。
紅谷灘基金產業(yè)園項目位于紅角洲核心區(qū),建成后180 米高的主樓將成為南昌金融產業(yè)集聚的新地標。江西建工一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勇表示,項目以“智能、標準、綠色” 為核心理念,希望能為全省建筑業(yè)轉型升級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江西建工經驗”,助力打造南昌“一江兩岸”新名片。(李建華 呂國兵 肖穎慧)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