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演藝界,有人趣稱他是“南京婉約派的陜北歌王”;有人夸他唱陜北民歌是“以情動人,別有韻味?!边@位特別愛唱陜北民歌的江蘇藝術名人,就是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編導、江蘇電視臺著名導演徐錚。那么,出生于南京的徐錚導演為何對陜北民歌非常喜愛呢?為慶祝建黨百年尋訪著名黨員藝術家,最近,我?guī)е@一令人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對徐錚導演進行專訪,不僅獲知他與陜北民歌從“初戀”到“深愛”的全過程,而且,還了解到他在長期研究陜北民歌過程中,深入探尋陜北民歌中的紅色歷史文化基因;他在編導《風從延安來》等文藝專題片期間,曾尋訪到許多與陜北民歌非常有緣的藝術大家、著名歌手和陜北民歌中的重要當事人。
在軍營中,與陜北民歌產(chǎn)生“初戀”
徐錚導演情迷陜北民歌的起緣,與他的軍旅生涯密切相關。徐錚出生于軍人世家,父母都是革命軍人,父親在軍校任教期間,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育出許多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因此,徐錚在學生時代就對軍營非常向往,參軍入伍是他當年最大的心愿。上個世紀70年代,徐錚從南京光榮參軍后,成為守衛(wèi)祖國大西北的一名坦克兵?!爱斈瓴筷狇v守在祁連山下,戈壁灘上。部隊戰(zhàn)友中有許多是陜北人,我不僅愛聽他們講家鄉(xiāng)方言,喜歡聽他們唱陜北民歌,而且,還跟他們學會唱《黃河號子》《陜北道情》等陜北民歌?!睂@段軍旅往事,徐錚記憶猶新。正是從那時候起,徐錚被陜北民歌深深迷住了,仿佛與陜北民歌產(chǎn)生了“初戀”。他說:“雖然當年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當坦克兵很辛苦,但是由于愛聽愛唱陜北民歌,給軍旅生涯帶來很多的樂趣?!?/span>
到延安采風,對陜北民歌產(chǎn)生“深愛”
陜北延安,是令徐錚非常向往的革命圣地。1984年,徐錚以優(yōu)秀成績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后,曾在校方組織下到革命圣地延安采風。在延安采風期間,徐錚不僅了解到陜北民歌有:號子、信天游、榆林小曲、陜北道情等四大類型,而且,還了解到陜北民歌與中國革命歷程以及延安精神密切相關,因此,他對陜北民歌的情感更加深厚了!談起陜北民歌與延安精神、與中國革命歷程的關聯(lián),徐錚隨口舉例說:“反映舊社會陜北人民生活艱難困苦的,有《走西口》;反映陜北人民追求婚姻自由的,有《蘭花花》與《三十里鋪》;反映紅軍戰(zhàn)士自己動手、豐食足食的,有《南泥灣》;抒發(fā)贊美偉大領袖之情的,有《東方紅》與《高樓萬丈平地起》;贊頌大西北改革開放成就的,有《西部放歌》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陜北民歌?!毙戾P認為,他之所以特別喜愛陜北民歌,是因為在延安采風時還發(fā)現(xiàn),陜北民歌作為中國民歌的源頭,其地位真是太高了!其中,由白馬調(diào)改編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東方紅》,在全國堪稱是一首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陜北民歌!
編導《風從延安來》,采訪眾多藝術大家
由于徐錚與陜北民歌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由于他對革命圣地延安與陜北風情都非常了解,他擔任江蘇電視臺導演期間,曾編導過《風從延安來》等文藝專題片,他在《風從延安來》拍攝過程中,作為編導與主持人,在這部文藝專題片中充分展現(xiàn)陜北民歌藝術魅力與相關的珍貴歷史。 讓徐錚導演感到很自豪的是,在全國廣電系統(tǒng)和演藝界,他是第一個為弘揚延安精神與傳播陜北民歌,而采訪到眾多當年陜北魯藝革命文藝家的電視編導。在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拍攝期間,徐錚導演采訪過的當年陜北魯藝革命文藝家有:當年延安戰(zhàn)時服務團團長、原中國文聯(lián)主席周巍峙;當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聆聽毛主席講話的軍隊著名作家與詩人、原總政文化部長劉白羽;當年魯藝作家與劇作家、原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當年魯藝文藝戰(zhàn)士、著名表演藝術家王昆、于藍等。在與他們進行訪談時,老一輩文藝家對陜北民歌無比熱愛之情,激發(fā)徐錚將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編導的更加精彩!徐錚導演非常難忘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向他講述當年在延安慰問三五九旅官兵時,演唱民歌《挑花籃》的珍貴往事。通過采訪于藍,徐錚了解到經(jīng)典紅色歌曲《南泥灣》是由民歌《挑花籃》改編的,而民歌《挑花籃》,是由中國詩壇泰斗賀敬之汲取陜北民歌音樂元素創(chuàng)作的。徐錚在采訪賀敬之過程中,感受到賀老與陜北民歌感情特別深厚,“陜北民歌的歌詞寫的太好了,我太愛陜北民歌了!”賀老贊美陜北民歌的肺腑之言,令徐錚永遠難忘!
在延安探尋經(jīng)典歌曲《東方紅》的“根”
許多年來,徐錚導演特別注重探尋陜北民歌中的紅色基因,因此,他成為第一個從陜北民歌發(fā)展脈絡中探究延安精神與革命文化如何成為時代號角的電視編導。由陜北民歌改編而成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東方紅》的歌聲,曾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在宇宙飛行而響徹云霄。徐錚為導演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四次赴延安,曾對《東方紅》進行追根溯源,全面了解《東方紅》的起源,以及這首紅色經(jīng)典歌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幾次變化。徐錚導演在延安對《東方紅》尋“根”時,了解到這首歌曲改編之前,最早的唱詞是“籃格瑩瑩天,飄來一圪達達云,三哥哥今天要出遠門,刮風下雨響雷聲(呼兒嘿呦),出門的哥哥天照應……”到了抗戰(zhàn)時期,在陜甘寧邊區(qū)傳唱的唱詞又變成了“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嘿呦),打日本就顧不上……”。在尋“根”過程中,徐錚導演還刨根問底采訪到當年對這首陜北民歌改詞創(chuàng)作的陜北佳縣農(nóng)民李有源的孫子(李有源和他兒子均已去世),了解到當年李有源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后來成為全國人民都愛唱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東方紅》。“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嘿呦),他是人民大救星……”在訪談時,我聽徐錚導演用陜北方言唱《東方紅》,感到特別有韻味。徐錚導演激動地對我說:“通過陜北民間藝人對這首陜北酸曲歌詞三次遞進式改編,既唱出了老百姓的心聲,又唱出了時代的變化,這就是紅色基因在陜北民歌中的傳承,這更是紅色基因所產(chǎn)生的無窮魅力!當然,這也是我非常喜愛陜北民歌最重要的原因!”
頗費周折,尋找到《三十里鋪》的“四妹子”
“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愛上了一個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人們愛聽愛唱的這首陜北民歌《三十里鋪》,濃縮了陜北綏德抗日兒女的愛與愁、情與怨?!度镤仭芳仁且皇咨鲜兰o40年代就廣為流傳的陜北情歌,又是一首經(jīng)典紅色歌曲。徐錚在編導專題片《風從延安來》期間,曾在深山之中,頗費周折地尋找到陜北民歌《三十里鋪》中“四妹子”的人物原型——王鳳英老人。徐錚在查閱陜北民歌資料時,不僅了解到陜北民歌《三十里鋪》背后,有一段非常凄美的愛情故事,而且,他還了解到毛澤東在陜安時期也愛聽這首廣為流傳的陜北民歌,并且親切接見過歌曲中“四妹子”原型王鳳英的戀人“三哥哥”郝增喜,鼓勵他在陜甘寧部隊要好好干。因此,徐錚在編導專題片《風從延安來》期間,很想尋找到“三哥哥”郝增喜與“四妹子”王鳳英這兩位老人。由于打聽到“三哥哥”郝增喜已離世,于是,徐錚導演就重點尋找“四妹子”王鳳英老人。然而,當時王鳳英老人居住地已由綏德三十里鋪搬到黑家洼山村,交通與通訊都不方便,徐錚通過多方打聽,帶領攝制人員爬山越溝,終于在黑家洼山區(qū)見到陜北民歌《三十里鋪》中的“四妹子”——王鳳英老人,向她老人家贈送禮品與表達問候。當時在黑家洼村,徐錚導演聽老村長黑宏武對王鳳英老人進行詳細介紹,于是,他在導演的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中,真實再現(xiàn)了經(jīng)典陜北民歌《三十里鋪》的“前世今生”與現(xiàn)實中的凄美愛情故事。徐錚在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中介紹這段史實的同時,特地采用滾動字幕“歌聲隨風而去,此情綿綿無期……”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嘆。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在北京召開期間,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在中央電視臺晚間黃金時段的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中播出后,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該專題片在央視播出后的第二年,“四妹子”王鳳英第一次走出偏遠山區(qū)黑家洼,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民歌大會。由于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播出后深受好評,央視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主持人特地對徐錚導演進行專訪并且播出。如今,當徐錚導演得知“四妹子”王鳳英的家鄉(xiāng)黑家洼村已修好道路,全村已脫貧,真為她與當?shù)卮迕駛兏械礁吲d!徐錚表示,很想再到黑家洼村去看望老村長黑宏武與“四妹子”王鳳英!
一旦愛上陜北民歌,就永遠沒有結(jié)束
回首與陜北民歌的深厚情緣,徐錚導演感慨萬千。因此每當導演工作告一段落,他又奔赴陜北的延安、榆林、安塞等地尋訪與采風,又去探尋紅軍長征時期走過的路。徐錚導演每次赴陜北,都會有新的收獲。他在陜北不僅跟當?shù)刂枋謱W唱陜北民歌,還學會表演安塞腰鼓,甚至他還想學會融入陜北民歌老腔老調(diào)的陜北說書。而且,他又相繼采訪到更多的陜北人民藝術家。
導演徐錚藝術簡歷
徐錚,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編導。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曾任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衛(wèi)星頻道高級編導,多次擔任國家級和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大型文藝晚會總導演,并且多次擔任省內(nèi)文化項目競標和大型賽事的專家評委。導演、編劇和制作的文藝晚會、戲劇作品和文藝專題片,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大獎。著有《徐錚曲藝作品集》《徐錚喜劇集》《徐錚小品集》等藝術專著。曾任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特約導演,分別在央視第一屆至第四屆相聲大賽和央視首屆喜劇小品大賽擔任執(zhí)行總導演,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導演。作為全國衛(wèi)視首檔喜劇類欄目“喜劇樂園”創(chuàng)始人,江蘇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于2000年、2002年,分別為他舉辦了“喜劇城之夜”——徐錚喜劇小品晚會與“周末喜相逢”——徐錚喜劇小品晚會。編導的文藝專題片《風從延安來》,在中央電視臺晚間黃金時段播出。曾授聘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南京曉莊學院兼職教授。相繼開設與主講過《部隊文化工作流程》《大型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編導》《電視晚會導演》《戲劇小品創(chuàng)作》等特色課程。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
網(wǎng)站簡介| 組織架構(gòu)| 版權(quán)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招聘英才|網(wǎng)站聲明|人員查詢|志愿者查詢|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主管單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研究院應急安全人才教育專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易應急科技研究院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910092677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24430號
京ICP備19022393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4688號
版權(quán)所有:北京匡正應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