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湘潭市扶貧開發(f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2020年“最美扶貧人物”候選人名單,湘潭縣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軍赫然在列。作為湘潭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駐村幫扶等工作分管負責人,該同志工作踏實認真、擔當作為,始終牢記宗旨使命、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利益,政治站位高、全局觀念重、創(chuàng)新意識強,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真抓實干、表現突出,得到了群眾的好評和領導的認可。
精準施策 打好“組合拳”助推脫貧攻堅
家住易俗河鎮(zhèn)水竹村的陳端午,一家三口人,他自己是一名殘疾人,患有脊髓炎等各種疾病,兒子因車禍高位截癱,完全需要人陪護,而家里僅陳端午父子享受了農村低保B類待遇,家庭生活異常困難。后妻子也因交通意外造成頭部受傷誘發(fā)精神異常。年初,王軍在日常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對陳端午一家進行臨時救助,并將三人納入A類低保,一系列的民政兜底措施讓這一家人走出了困境,重燃了生活希望。由此引發(fā)了王軍的思考:如何讓民政兜底措施全部落實到位,能幫的全力幫,確保全縣類似陳端午這樣的困難家庭都能好起來呢?在局黨組的高度重視下,湘潭縣民政局盡快制定了《2020年民政系統(tǒng)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全面排查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政服務對象動態(tài)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湘潭縣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考核有關工作的函》等系列文件,組織人員對全縣未脫貧戶、監(jiān)測戶、邊緣戶、困難家庭重病重殘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對象戶進行逐一排查,對其中符合低保、特困、孤兒、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殘疾人“兩補”條件的對象簡化審批程序,盡早將其納入相關保障補貼范圍,使其盡早享受政策福利,確?!皯1M保、應兜盡兜”。從而新增低保2296人(其中未脫貧戶251人,提高保障標準343人),新增特困人員111人(其中未脫貧戶34人)。同時,加大貧困家庭臨時救助力度、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實行精細管理社會化發(fā)放,今年1-8月共發(fā)放臨時救助金660萬元,切實為貧困家庭解決臨時生活困難和急難問題。
在王軍的大力推動下,湘潭縣構建了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涵蓋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多層次救助體系,統(tǒng)籌運用好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福利保障政策,打好“組合拳”,織密編牢民政綜合保障全覆蓋網,讓困難群眾生活有保障、生計有盼頭、生存有尊嚴。
找對路子 致力“貧困村”拔窮根摘窮帽
青山橋鎮(zhèn)青山橋村是省定貧困村,也是縣民政局聯點幫扶村,自2016年起,也是王軍分管聯系的駐點村。怎樣才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讓貧困村脫貧摘帽,擺在了他的眼前。他多次到該村現場實地考察,座談了解困難群眾主要致貧原因,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建議鎮(zhèn)黨委選強配優(yōu)支、村兩委班子,從局機關抽調中層骨干脫產擔任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局機關干部聯系貧困戶“點對點”幫扶,身沉心誠“真脫貧、脫真貧”。7月驕陽似火,高溫和酷暑炙烤著大地,他組織工作隊和支村兩委一班人在田間小道規(guī)劃水系整治方案,讓山更青水更綠;12月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呵氣成霜,他走入困難群眾家庭噓寒問暖,共謀脫貧攻堅良策,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情況摸透了,原因找準了,最后達成共識:引進產業(yè)發(fā)展項目和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產業(yè),兩種模式雙向發(fā)力。引進種養(yǎng)殖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見效,戶均增收5000余元;著眼山地面積較多的實際,為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發(fā)“青山走步雞”喂養(yǎng)項目,戶均增收近萬元。為把“青山走步雞”打出品牌,又引進一家牧業(yè)公司,在該村投資建設高標準自動化養(yǎng)雞大棚項目,可為村集體年增加收入10萬元,可安排40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yè)…
為興村富民更加穩(wěn)固,他多方奔走籌措資金,硬化村道6.8公里、加固山塘9口、小型水庫2座、灌溉渠道52公里…,為進一步拉近結對幫扶距離,提高群眾滿意度,在全局40位幫扶責任人中提出“五個一”幫扶工作法:年內與幫扶對象共同勞動不少于1次、到幫扶對象家吃飯不少于1次、每個月走訪不少于1次、辦實事不少于1次、交心談心不少于1次。“五個一”工作法助推幫扶責任人深入貧困戶家庭聽民聲、答民憂、解民困,為助力脫貧攻堅、爭做新時期人民群眾心中最滿意的民政人發(fā)揮了較大的引領作用,深受當地群眾的高度贊譽和好評。
青山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春元,年近60,孤身一人,是王軍的幫扶對象。為讓他盡早脫貧,王軍多次深入其家中走訪,根據實情為其量身打造脫貧方案:家庭養(yǎng)殖、修繕房屋。王軍為其免費提供雞仔,申請救助資金,按政策辦理低保。在解決基本溫飽后,又多方聯系為其外出打工?,F已在長沙某單位從事門衛(wèi)工作,收入穩(wěn)定,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
“脫貧不脫政策”是王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青山橋村在2018年整體退出貧困村,104戶21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也于今年全部脫貧摘帽。但是,扶貧的政策仍在執(zhí)行、扶貧的力度還在加強、聯戶幫扶還在繼續(xù)…
守望相助 構建“養(yǎng)老夢”穩(wěn)定脫貧成果
湘潭縣是百萬人口大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逾20萬。最近五年年均增速達4.88%,人口老齡化呈急劇上升趨勢。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發(fā)展健康老年產業(yè),引導和推動積極老齡化,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作為分管養(yǎng)老服務領導,王軍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讓全縣老人安享晚年,老有所養(yǎng)才能最終鞏固脫貧成果,取得扶貧成效。通過日常走訪和了解,“大部分農村老年人經濟上是有依靠的,生活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就是孤獨,精神上的孤獨”。
為居家老人和空巢、特困、獨居、留守等老人解決日常照護、關愛、服務的問題,既能解決老人們的精神慰藉,又能讓家人安心創(chuàng)業(yè),防止因家庭老人出現各種變故而導致“因病返貧”、“因災返貧”。為此,他創(chuàng)新提出“蓮湘頤老”農村養(yǎng)老服務體系品牌建設:通過開展適老化改造、明確就醫(yī)聯系人、引導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鄰里托養(yǎng)等措施,全力提升居家養(yǎng)老服務水平;創(chuàng)建村民小組“守望之家”,著力構建巡訪、關愛、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村居家老年人巡訪關愛體系,實現“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社會公益養(yǎng)老服務。中路鋪鎮(zhèn)柳橋村劉炳炎深有感觸:自從建了這個“守望之家”,聯系人隔三差五來我家看望我媽,“生活有人問、困難有人幫、生病有人理”,我們在外打工安心多了,再也不用心掛兩頭而影響工作了。現在,媽媽生活不用愁,臉色越來越紅潤;我們的工作更穩(wěn)固,收入越來越高…
“守望之家”助力居家養(yǎng)老,更助推了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為引導和推動積極老齡化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王軍的大力推動下,湘潭縣將在3年內在全縣農村建設2000余個“守望之家”,實現廣大農村老人在家門口養(yǎng)老的夙愿,讓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還能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情系脫貧、情注致富、情傾基層,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王軍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崗敬業(yè)的工作熱情,在決勝小康社會、助力脫貧攻堅、進而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在關愛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為困難群眾撐起了一道愈加堅實的保護傘,無愧于“最美扶貧人物”光榮稱號。(趙冠群)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