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新聞人物,要注意把握好“三寫”
文/ 劉國昌
筆者寫的《寫出“反?!笔钦!芬晃?見3月29日《老記說事》公號)刊發(fā)后,引起不少學員關注,并就如何寫好人物提出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此再進行一番研討。
有學員說,怎樣把人物寫生動是經常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這個問題提得好,但回答這個問題不是篇把文章就能清楚的事兒。筆者在這里先談一個的體會:要把人物寫生動,把握好“三寫”十分重要。
都有哪“三寫”呢?即寫實、寫小、寫巧。
一、寫實,一個重要的出發(fā)點。
實與虛相對,強調寫實就意味著不能寫虛。要看到,過去我們在寫人物上虛的東西太多了,這個毛病一定要徹底改變。
寫實就要把所寫的一切都用“實”的尺子仔細衡量一遍。
比如寫人的個高,不能簡單地寫成“他高高的個子”,而應寫成“他一米八三的個頭”;
寫某同學熱心幫助困難同學:“每天早上在他鄰桌的抽屜里總有一個烤得焦黃的饅頭”。這樣寫,比“他樂于幫助同學,總給同學一些幫助”的虛寫有力得多。
同樣寫先進人物也要注意寫實?!丁安鸶C燕子”邢孔豐》(人民日報2014年1月23日8版)一文,通篇用事實說話:“建高鐵,先拆自家的樓”“修水渠,先砍自己的樹”“臺風來,先顧拆遷困難戶”。3個故事,圍繞一個“先”字,寫出了這位共產黨員吃苦在前、率先垂范的情操。
寫實,就要寫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寫得越具體、越可觸摸,越能打動人。
二、寫小,一個重要的寫作理念。
有些記者一說寫人物就想著“寫人物的大事兒”,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大事兒”不是不可以寫,但“小的事兒”最為感人。
一位中央領導同志游西湖時,看見地上有碎紙片便彎腰撿了起來放進了垃圾箱;
江蘇南通通州區(qū)一位警察每天在幼兒園前抱送孩子過馬路,堅持了兩年多時間,被譽為“抱抱哥”;
北京一位出租車司機將顧客放在后備箱里10萬現金,幾經周折一分不差地交還失主……
這些小事看起來“很小”,但以小見大,寫出來著實感人。
有鑒于此,記者寫人物的時候,要善于捕捉那些看起來“小”,但能見“大”的事情來寫。千萬不能看不起“小事”,更不能對其視而不見。
三、寫巧,一個重要的寫作手法。
寫人物時不能硬寫,把一大堆材料往上一擺了事,而是在吃透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巧用材料,妙用材料。
比如寫著名電影演員秦怡的報道不少,但有篇報道(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12月17日7版)在用料上卻很巧:
有次在秦老師家里,我問她,大家都很費解,為什么您有如此健康的體魄,而且皮膚這么好?秦老師回答,我的生活信念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算了”。我聽后很是不解,如何理解這個“算了”?秦老師笑笑說,這個“算了”就是不去和人計較,不說斤斤計較,就連噸噸的重量我都不去計較,這就是“算了”的含義。秦老師接著跟我述說了很多她遇到過的艱辛的生活往事。
2005年,有家企業(yè)舉辦成立5周年慶祝大會,邀請秦怡出席并表演電影片段,秦怡答應出席,但條件是不準借機做廣告。事后,那家企業(yè)居然在媒體上刊登出大幅廣告照片,把秦怡當作他們企業(yè)產品的代言人。秦怡非常氣憤,一怒之下將這家企業(yè)告上法庭,后來那企業(yè)派人來向秦怡道歉,懇請秦怡撤訴,最后秦怡也是用“算了”“給人家一條活路吧”的理念作了撤訴的決定。企業(yè)負責人聽后很是感動,稱秦怡用行動教育了他們做好企業(yè)的理念和準則。
這就是秦老師的大度和她“算了”的人生理念,也是秦怡老師能活到100歲的緣故之一。
以上所寫,巧在用料新。你看,作者以“算了”這兩個字來概括秦怡的生活信念,使人感到既親切又新鮮,留下深刻印象。
小結語
把人物寫好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要我們堅持“三寫”的原則,就能把人物寫得生動活潑。
時值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的事物、新的人物不斷涌現。記者要緊跟時代步伐,深入實際,精心采寫,把新的人物風采展現在大家面前,鼓舞人們勇毅前行!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