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李珊珊 弟辰晨):“意外”終究沒有變成“奇跡”。據(jù)@象山發(fā)布,7月13日中午12時30分許,在象山石浦海域(東經(jīng)121度59分、北緯29度12分)海面上發(fā)現(xiàn)一具女孩遺體。經(jīng)刑偵技術鑒定,該女孩遺體就是失聯(lián)多日的章子欣。
“爸爸,我回不來了?!边@是9歲女童章子欣給父親打的最后一個電話里,說的最后一句話,她的本意是那一天她不能按時回家了,誰知,她卻真的再也不能回家。
7月4日,子欣在家中以“當婚禮花童”為由被2名租客帶走,7月7日夜里與家人徹底失聯(lián)。女童消失的6天時間里,無數(shù)人為之擔心,祈禱她能平安歸來,然而,現(xiàn)實還是殘酷地擺在了眾人面前,也擺在了章家人面前。
在后知后覺中,后悔與自責席卷著章家所有人,“如果一開始就報警,是不是孩子就不會丟了?”孩子爸爸揉著亂發(fā):“要是那時候留下網(wǎng)約車的聯(lián)系方式,讓他直接告訴我地點,或者叫他給我送回來,是不是就可以找回來?”孩子爺爺深深自責,“一個人偷偷在門口哭,扇自己的臉?!?/p>
但是這些仍不能消除眾人對章家人的質(zhì)疑,老人當時為什么能放心讓孫女跟陌生人走?是什么讓他們放松了警惕?是什么降低了孩子的戒心?
對于陷入后悔和悲痛的家庭,單純的指責無濟于事也顯得過于殘忍,但是,對事件的反思不能就此止步。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孩子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如何提高防范意識?如何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如何讓悲劇不再發(fā)生?這,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
被降低的戒心
投其所好,是那對租客接近章家、接近孩子的手段。
根據(jù)報道,這對租客和章家最初的接觸是在6月20日前后,村子里有一家連鎖酒店,這對租客6月12日在攜程上預定了村里這家酒店的房間,在酒店住了七八天之后開始在村里走動。
根據(jù)章奶奶講,兩位租客經(jīng)常在她那兒買一些水果,“每一天都來?!睗u漸與他們開始熟絡起來。后來兩位租客提出要入住章家,最終雙方談下來,租金每個月500元,他們先預付了500元,于6月29日,正式入住。
入住后,他們買了榴蓮會分給大家一起吃,還時不時專門給女孩買零食吃,把自己的手機給她玩兒。他們很大方,看到一只土雞,曾花150元買下來吃,也借此和兩位老人建立了信任。但之后事情的發(fā)展,卻完全超出了兩位老人的預期。
7月3日中午,兩位租客提出來女孩長得可愛,想請她去上海做花童,會給5000元報酬,兩位老人常年在家務農(nóng),心思很單純,幾天相處下來,覺得他們也“不像是人販子”,雖然戒備心不強,但也有些不放心,打電話給天津的章爸爸商量。
章爸爸電話里就反對,提出就算要去也要爺爺跟著一起去。3號當天晚上,他還給父母打了好幾個電話,不同意女兒單獨和租客出去,但老人并沒有意識到有問題。
章子欣的姑姑表示,租客男女均將自己身份證拍下給兩位老人,老人覺得“現(xiàn)在的技術都這么好,什么都是監(jiān)控,即使是什么樣子都是能夠把人找回來?!庇谑谴饝?。
4日早上,章爸爸得到消息,女兒已經(jīng)跟這對租客走了。然而,警方調(diào)查證實,他們根本沒有帶孩子前往上海,而是去了福建漳州東山、寧波象山等地。
那么孩子完全沒有警惕性嗎?章爸爸稱,女兒其實也挺警覺,出門之前還用奶奶的手機,拍下男租客的身份證發(fā)送給他。但似乎耐不住孩子自己也想出去玩。
最初的3天里,子欣每天都能跟爺爺奶奶通電話,“爺爺奶奶,我玩得很開心,你們不要擔心”。在多名目擊者的描述里,子欣也一直沒有表現(xiàn)異常,三人氣氛融洽,看起來有時甚至像是一家人。
但事實是,租客并沒有按照約定,7日帶欣欣回家。章爸爸焦急尋找,制作尋人啟事、報警,等來的卻是兩位租客8日零點在寧波東錢湖跳湖自殺的消息。留下無數(shù)詭異的謎團給所有人,特別是孩子去哪里了?
“壞人”長什么樣?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所有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的不幸,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父母長期分居,母親4年沒有見過女兒一面,只在2016年打過一次電話。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兩三次,一次在家呆上半個月左右,平時只有兩位老人在鄉(xiāng)下帶著小孫女生活。原生家庭的種種現(xiàn)實構成了孩子成長以及事件發(fā)生的諸多不利因素。
刨除這些,大人太自信、對孩子太放心、對陌生人不夠有警戒心也成為這次事件難以規(guī)避掉的主觀原因。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經(jīng)常對孩子做安全教育,孩子不會輕易上陌生人的當,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多名孩子被“拐騙”(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2018年,江蘇鎮(zhèn)江一所幼兒園請來家長扮演“人販子”,針對小班進行防拐、防騙演習活動,結果短短20分鐘,成功拐走46個孩子!
被“拐騙”的“寶寶”,有些是全班出動,有的則是三五成群,一個個興高采烈。最后,當孩子們被幼兒園門衛(wèi)攔截下來后,還如無事一般,很開心地跟保安師傅說著再見。
受邀參加活動的一位媽媽,特別感慨:是啊,我們以為對孩子做足了安全教育,反復告誡他們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但孩子生性單純,年幼的他們?nèi)狈Φ种普T惑的能力,自我保護意識也很弱。
杭州女童的奶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述過,他們“不像是人販子”;章家人遲遲沒有報警,也以為“這兩個人,是驗過身份證的租客,沒想到最后會變成這樣。”
從現(xiàn)在公布出來的視頻和消息看,孩子在兩個陌生人的陪伴下“玩得很開心”。估計孩子在各地輾轉(zhuǎn)游玩時,心里也覺得他們不像壞人吧!
“看起來不像壞人”,多少孩子會有這種錯誤的刻板印象?令人擔憂。
壞人到底應該長什么樣?有家長曾在一個親戚聚會的現(xiàn)場,就這個問題問了十多個孩子。
一個3歲的孩子說:“壞人,像大灰狼那樣”;一個4歲的孩子說:“壞人呀,怪獸就是壞人”;一個5歲的孩子說:“壞人的眼睛會噴火,尖牙齒”;一個6歲的孩子說:“壞人戴著帽子和口罩”;一個7歲的孩子說:“壞人是光頭的,臉上會長疤”……
可是,壞人都長這樣的嗎?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刻板印象?
如果有陪孩子看動畫片、電視劇,甚至是讀繪本的經(jīng)歷,你會輕易地發(fā)現(xiàn)一個千篇一律的相似現(xiàn)象:壞人總是讓人看起來有些恐怖或讓人不敢靠近的,比如巫婆有長鼻子和尖牙齒;光頭強有大光頭和猥瑣的胡子;灰太狼臉上長疤,有灰暗的眼神;危險的熊會有邪惡的眼睛……
而那些長得漂亮、帥氣、可愛的都是“好人”,比如白雪公主漂亮動人、豬豬俠呆萌可愛、超人陽光帥氣……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被這些不客觀的“刻板印象”潛移默化地影響。
除了環(huán)境因素,孩子們身邊的大人,也時常以自己的“過來人經(jīng)驗”有意無意地給孩子“灌輸”刻板印象。
“鄰居家那個眉毛像海苔的、鼻孔朝天翻的小孩,一看就不是好孩子,別跟他玩啊”“上興趣班時,你同桌那個小女孩長得挺可愛,你可以多跟她玩”“賣玩具那阿姨看起來不是好人,以后我們不要去她那里買玩具”……
帶走杭州女童的租客,經(jīng)常在章奶奶那兒買水果,入住章家后,買了榴蓮會分給大家一起吃,還時不時專門給女孩買零食,把自己的手機給她玩兒。從監(jiān)控視頻曝出的面相上看,他們確實也不像壞人,然而,就是他們把孩子帶離了親人身邊,以至于造成今天令無數(shù)人扼腕嘆息的悲劇。
兒童“防拐”教育要趁早
兩租客帶走小子欣的目的并非“拐騙拐賣”,這已經(jīng)負責該案的專案組人員確認,但只是他們的目的更惡劣。
情侶2年前偶遇章子欣,她的天真可愛讓人難忘
如果子欣沒有從家人的身邊被騙走,眼下正值暑假,她可能正在家里邊啃著桃子邊看動畫片,也可能離開千島湖鎮(zhèn)小小的村莊,和姑媽家的小兒子多多一起玩,也可能在爸爸的帶領下,和表哥來到北京旅行……
然而,“壞人”是沒有假期的,暑假也正是孩子被誘拐的高峰期。
據(jù)2013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一份基于133個公開報道的被拐賣兒童的研究分析中,有這樣一組抽樣數(shù)據(jù):其中,趁大人不備,孩童被偷竊的占12.78%,未成年人自身被誘騙的占3.75%。
數(shù)據(jù)來源:《我國被拐賣兒童救助保護現(xiàn)狀及完善對策研究———基于對近年 133 個公開報道案例的分析》
前車之鑒,必須警惕。如何提高孩子和家長的防拐意識?如何織密兒童的安全防護網(wǎng)?如何讓社會的保護觸角離孩子更近一些?
有專家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尤其是公安部門,要加大對兒童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在很多情況下,兒童被拐被騙,與家長的安全意識淡薄、重視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必要時還應追究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法律責任。
作為學校,要把兒童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課程,通過邀請公安人員講授一些真實案例,言傳身教,教育孩子不要輕易與陌生人說話、與陌生人離開學校等等,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防騙知識。
作為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和看護責任。不要讓孩子隨意脫離監(jiān)管和看護的視線范圍,同時在生活中多給予孩子安全知識教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從孩子有認知能力開始,就應該逐漸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不能一味要求不與陌生人交談,否則會過猶不及,關鍵是要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要學會識別,陌生人當中帶有哪些特征的必須要防范,而不是一概而論。
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玩具,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能向陌生人吐露自己任何信息。遇到緊急情況,要學會拒絕、學會大聲呼救。這一點,孩子不一定馬上能做到,但是父母要長期教導。
就杭州女童事件,儲朝暉認為值得汲取教訓的是,社會應該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防護網(wǎng),保護兒童免受傷害,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他們本身就缺少關愛,鮮少與別人交往,有一個人對他好,他就會在感情上產(chǎn)生依賴,這種情況,更應該引起社會關注。
各類主體應多方出動,形成保護合力,彌補兒童防拐防騙教育嚴重缺失的漏洞,牢牢織密兒童的安全防護網(wǎng)。
一旦孩子失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有一個“十人四追法”:“1、母親原地不動,父親發(fā)動親友10人向四個方向?qū)ふ摇?、搜尋分成粗細兩層,第一層粗的搜尋是在2公里以內(nèi),沿著大路趕快去追,這要安排4個人,一個方向起碼1人以上。細的搜尋還是在2公里之內(nèi),但要到主要的火車站、汽車站去找,也是4個人以上,到4個車站馬上去找。3、以上這最少是8個人,還要有2個人做什么呢?一個去報警;一個人要留在家里,期待孩子自己回家。一旦出現(xiàn)了兩三歲的孩子丟失的時候,最少要馬上組織10個人,趕快出去追,如果稍微一耽擱,后果可就嚴重了?!?/p>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建議: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應該從“五年以上至死刑”調(diào)整為“十年以上至死刑”,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量刑應該重于綁架罪。
杭州女童最后出現(xiàn)在監(jiān)控畫面里時,她自己走在最前面,走那么快……愿天堂沒有痛苦!愿全社會織密兒童的安全防護網(wǎng),不要再有類似的悲劇發(fā)生。
子欣,一路走好!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
網(wǎng)站簡介| 組織架構| 版權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招聘英才|網(wǎng)站聲明|人員查詢|志愿者查詢|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主管單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研究院應急安全人才教育專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易應急科技研究院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910092677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24430號
京ICP備19022393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4688號
版權所有:北京匡正應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