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廣 穆春清)在普洱醇厚的茶香中,氤氳著一位茶人的傳奇故事。李春文,普洱市梅蘭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以三十余載如一日的堅守,深耕茶路,用匠心譜寫助農華章,書寫著屬于他的茶界傳奇。
1972年,李春文出生于中國茶葉盛產地——云南省普洱市。1993年,21歲的他踏入國營茶廠,成為一名普通的制茶工人。在這里,他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從茶葉采摘到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他都潛心鉆研、精益求精。1996年,隨著企業(yè)改制浪潮,李春文毅然選擇下海經商,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茶廠。憑借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與深厚的茶道造詣,短短幾年間,他便在競爭激烈的普洱茶行業(yè)嶄露頭角,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事業(yè)蒸蒸日上之際,普洱市農業(yè)局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承包位于普洱市最邊緣的茨竹林茶場。滿懷期待的李春文驅車前往,卻被眼前的景象潑了一盆冷水。通往茶場的土路崎嶇蜿蜒、顛簸難行,短短40公里的山路,驅車竟耗時近兩小時。抵達茶場后,他了解到,這座占地兩千多畝的茶場涵蓋8個自然村,彼時正深陷經營困境,年虧損高達20多萬元。許多茶農對茶場失去信心,無奈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謀生,曾經熱鬧的茶山,變得冷冷清清。
李春文果斷拒絕了承包邀約。然而,農業(yè)局領導并未放棄,多次與他深入溝通,并邀請他實地走訪茶山各村寨。一次走訪中,李春文走進茨竹林村一戶村民家中,破舊的房屋內,一家老小擠在狹小的空間,生活拮據。當老人緊緊握住他的手,滿含期待地說:“要是這茶山能有盼頭,孩子們也不用出去受苦了?!蹦且豢?,李春文內心深受觸動。強烈的責任感感涌上心頭,他毅然決定接下這份重擔,承包下這片兩千多畝的茶場,誓要帶領茶農走出困境。
承包茶場后,李春文深知,要讓茶場重煥生機,關鍵在于讓茶農受益。經過深思熟慮與深入調研,他大膽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將茶地“退還”給茶農,在技術人員統(tǒng)一監(jiān)督指導下,由茶農自主管理責任林,并在春季統(tǒng)一收購茶葉。為保障茶葉品質,他立下嚴格規(guī)定:只采一季春茶,嚴禁使用農藥化肥,一旦發(fā)現違規(guī),全年茶葉不予收購。
第一年,監(jiān)督管理員在巡視時發(fā)現兩塊責任林茶樹長勢異常茂盛,經檢測,果然查出農藥和化肥殘留物。李春文當即與村委會溝通,在茶場通報此事,并堅決拒絕收購這兩家的茶葉。
2009年春天,當茶農們將親手采摘的鮮嫩茶葉交到加工廠,現場拿到沉甸甸的現金時,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燦爛笑容。一位村民好奇地問道:“春茶采完不讓打藥,茶葉被蟲子吃光了多可惜?”李春文耐心解釋道:“打農藥會同時殺死害蟲和益蟲,破壞生態(tài)平衡。春茶我們采了,剩下的留給蟲子,這才是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之道?!?/p>
然而,春茶大量收購后,銷售又成了難題。李春文另辟蹊徑,在北京、廣州等十幾個城市,借助茶商和親朋好友的力量,成立了十余個梅蘭茶友會。他免費提供茶葉供茶友品嘗,邀請茶友走進茶山,親眼見證茶葉從種植、采摘到加工的全過程。隨后,他推出“認養(yǎng)一畝茶園”活動:茶友可在茶山自選一畝茶林認養(yǎng),由茶廠負責管理,產出的春茶全部歸茶友所有,茶廠還可根據茶友喜好,免費加工成生茶、熟茶、白茶或紅茶。這一創(chuàng)新模式廣受茶友歡迎,每年都有眾多茶友慕名而來預訂茶園。此外,他還在普洱市設立三個茶葉品鑒店,方便無法親臨茶山的茶友品鑒交流。
李春文不僅是出色的茶場經營者,更是普洱茶技藝的傳承者。作為普洱市首批制茶技師,當年全市16人參加考試,僅有他與另一位考生脫穎而出,獲得首批制茶技師證書。三十余年來,他深耕茶藝領域,總結出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制茶技術,并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十幾個徒弟出師后,都成為云南茶行業(yè)的中堅力量。
在帶領茶農致富的同時,李春文始終心系村民生活??紤]到村民因山高路遠就醫(yī)不便,他每年邀請普洱市醫(yī)院專家到村寨開展義診。每次義診,村民們都像過節(jié)一樣,早早聚集,滿心歡喜地等候專家到來。他承包的茶林中有個鸚鵡村,因上千只鸚鵡棲息而吸引眾多游客。但由于村子地處高山、地勢險峻,游客觀賞存在安全隱患。李春文主動集資十余萬元,為村里修建觀鳥臺,既保障了游客安全,也為當地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奠定了基礎。
從茶園到茶杯,從技藝傳承到文化傳播,從帶領茶農致富到關愛村民生活,李春文始終堅守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位茶人的責任與擔當。他在普洱茶發(fā)展道路上留下的,不僅是一段商業(yè)傳奇,更是一曲溫暖人心的助農贊歌。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