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懷的三伏天
文/費愛民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悶熱的時候,也是莊稼人最難熬的日子。但是,對于我們放了暑假的學生并無妨。背著筐去砍草,熱了就在樹蔭下涼快,反正砍草沒有硬指標。下午則在河里泡著,什么時候涼快了再去砍草,三伏天沒覺得多么難熬。
那年升了高一,學校放了暑假。生產(chǎn)隊長劉叔叔對我說:“小爺們兒,成大人了。今年假期不能再砍草了,你得給生產(chǎn)隊出工,給你記整勞力的工分。”我高興地答應(yīng)了。
劉叔叔派給我的活是跟李大伯去谷子地里滅黏蟲,我的任務(wù)是拉黏蟲車子。
地里的谷子有一米多高,有的已經(jīng)抽穗了,鮮嫩碧綠的葉子上趴著蠕動的蟲子,有的谷子葉被吃“花”了。李大伯說,這黏蟲很厲害。吃完了谷子葉,就會吃鄰近地里的玉米、高粱葉,它能把莊稼吃成光桿。所以要抓緊把它滅掉。因為那時買不著農(nóng)藥,只好用黏蟲車子了。
那黏蟲車子的樣子和耩地的耬差不多。只是耬著地兒的是兩個下種的角,這黏蟲車子著地兒的是兩個轱轆,往地上一放正好在兩壟谷子之間。車子上有一個木板斗子,我拉著車子在前頭走,李大伯則在車子后面用木棍攏起兩邊的谷秧子,往木斗子里拍打,讓黏蟲掉進斗子里。到了地頭,李大伯端起黏蟲車子,把斗子里的蟲子倒進預(yù)先挖好的坑里,最后用土埋好。
太陽剛轉(zhuǎn)到東南,那悶熱勁就上來了。滿身汗水,濕透了我的衣裳,干脆把小褂兒脫下來搭在肩上。那汗水在前胸后背,形成一條條小垅溝,斷斷續(xù)續(xù)地往下流。實在忍不住了,拉著黏蟲車子停一下,趕緊用小褂兒去擦汗水。這樣干了三天,那二十來畝谷子上的黏蟲總算治住末成災(zāi)害。
谷子生黏蟲的機率不是很高,但是玉米生鉆心蟲、棉花生棉鈴蟲的災(zāi)害,幾乎年年都有。在那個年代,如果實在買不著治蟲子的農(nóng)藥,就是再熱、再悶的天氣,社員們也要一棵棵地去扒拉著莊稼苗找蟲子,捉蟲子,那是一件需要細心又很辛苦的農(nóng)活。我一邊向大人們學習找到害蟲的技巧,一邊把捉到的蟲子扔到地下,用腳踩爛。烈日炙烤,汗流浹背,看到大人們那么認真地捉蟲子,我也硬撐著堅持了下來。
三伏天,我覺得最辛苦的活是是鋤地。伏天鋤地,又累又熱,不是一般的辛苦。那年我十七歲,伏假期間,和大人們一塊去鋤地。鋤豆子,谷子時,雖然累、熱,但是人比莊稼高,能享受偶爾刮來的陣風,那個罪還能受。鋤高粱,玉米則不一樣了。老高的莊稼棵,密密麻麻的,把整個人都沒了,還不透風。頭上像罩著個大火爐,悶熱難耐。一遭未鋤下來,早已汗水橫流,穿的短褲能擰出水來,胳膊上被高粱玉米葉子拉了一道道的紅印子,汗水一漬,又痛又癢,十分難受。大人們說:下午來穿上小褂,就不會剌胳膊了。
到了地頭休息,先是咕咚咕咚喝一氣井白涼水,接著是不管地下有什么,就四腳朝天地躺下了。土就沾到濕透的衣服上,好像一頭豬在泥坑里打了一頓滾兒。劉叔叔湊過來問:“孩子,累不?”我嘴硬,說:“不累”。他說:“不累?四蹄子拉拉汗,跟狗歇涼一樣,還說不累。孩子,這莊稼人可不好當呀。將來上出學來,可別忘了咱莊稼人呀!”我聽了,咕嚕爬起來說:“叔叔,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了根本。我永遠記住我是莊稼人的孩子?!?/span>
七月末八月初的時候,正是二伏末三伏初,也是玉米、高粱、谷子正抽穗的當口。這時莊稼正需大量的水分。如果風調(diào)雨順,就用不著抗早或排澇了,大豐收已看見八、九成了。但若是十來天不下雨,莊稼打了蔫,葉子能擰成繩,這就需要抗旱了。生產(chǎn)隊就利用僅有的一眼機井,黑白不停地澆那些遇到“卡脖旱”的莊稼,這叫“歇人不歇馬”。把水籠溝延伸加長,澆急需水的地塊,這叫“遠水近調(diào)”。動員全體勞力,挑水保苗,這叫“人山人海,扁擔上肩”……天不下雨,旱情不解除,抗旱絕不罷休??傊?,想盡千方百計,要保住就要到手的莊稼。
在那個年代,既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至于電風扇、空調(diào),老百姓根本沒有聽說過。所以,在三伏,白天罪不好受,晚上也酷熱難熬。晚飯后,大街上,胡同口,都是搖著蒲扇乘涼的社員。趕上雨水大,坑里積了點水,大家才可以洗個澡。一些年輕人,干脆把被子搬到房頂上,以圖高處有點風,涼爽一些,能睡個好覺。
改革開放后,農(nóng)業(yè)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條件大大地改善。農(nóng)民百分之百地脫貧致富,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F(xiàn)在,家家用上天燃氣、自來水??照{(diào)、冰箱等家用電器,更是戶戶必備,再也不受三伏天那酷熱的折磨了。
現(xiàn)在種莊稼,播上種后就打上除草劑,一個夏天,地里根本不長草。除草滅荒成了上年紀的人講的故事。人們還根據(jù)不同莊稼的特點,到了一定時候,就噴施滅蟲的農(nóng)藥。這樣莊稼就不會發(fā)生病蟲害。干這些活計,不用自己動手,都有專業(yè)戶,全部是機械化,速度快質(zhì)量高。那莊稼主兒從城市里回來,只要說句話,料理一下,付出工錢就行了。沒時間回來的,給專業(yè)戶們打個電話,通過視頻交待情況,進行安排,完工后,手機銀行付款就萬事大吉了。
在城里,該干什么還干什么。耍手藝,掙大錢,做工務(wù)農(nóng)兩不誤。真是得心應(yīng)手,左右逄源。新的時代,在農(nóng)村的振興道路上,廣大農(nóng)民朋友,正在意氣風發(fā)地奔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官方微信
手機站點
網(wǎng)站簡介| 組織架構(gòu)| 版權(quán)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wù)|合作加盟|供稿服務(wù)|招聘英才|網(wǎng)站聲明|人員查詢|志愿者查詢|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主管單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研究院應(yīng)急安全人才教育專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易應(yīng)急科技研究院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910092677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24430號
京ICP備19022393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4688號
版權(quán)所有:北京匡正應(yīng)急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YJA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