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jīng)總網(wǎng)·中經(jīng)在線特邀專家、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姚贛南老師關于新聞培訓系列文章分享:
【本文提要】:
在采訪中,記者的首要任務要“看”,要觀察。觀察是采訪的第一要素?!白唏R觀花”式的看不行,“蜻蜓點水”式的看也不行。本文提出要深入地觀察、客觀地觀察、全面地觀察、預見地觀察,這樣才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寫出真實客觀而生動的好新聞。
觀察是采訪的第一要素。觀察能夠幫助記者更好地了解被采訪對象、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提高采訪效率,從而揭示更多真實、深入的新聞事實。
在采訪中,應當怎樣觀察人和事呢?
深入地觀察
深入觀察是新聞真實性的保障。新聞報道必須以事實為根據(jù),真實可信,不能有任何虛假新聞。只有沉下去,到基層去,到第一線去深入觀察才能獲取更準確、更全面的信息,從而避免報道失實或片面。
坐在辦公室編材料寫不出好新聞。只有深入觀察,記者才能發(fā)現(xiàn)那些隱藏在表面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從而為讀者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報道。深入觀察可以讓記者更加敏銳地捕捉到新聞的細節(jié)和變化,從而提高其新聞敏感性和判斷力,使報道更生動更有說服力。
著名記者范長江當年西北之行,觀察十分深入,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持采訪。他說:“我兩三個晚上不睡覺是很普通的事情,為了趕時間,有時連續(xù)四五個鐘頭得不到什么東西吃?!苯?jīng)過努力,終于寫出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作品。
深入觀察是記者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走馬觀馬、蜻蜓點水寫不出好稿子。只有深入觀察,記者才能寫出真實、深刻、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客觀地觀察
客觀地觀察事物可以確保記者不受個人偏見或情感影響,從而更公正地報道事實??陀^觀察有助于記者捕捉和呈現(xiàn)事實的準確性,避免主觀解讀和先入為主的觀點,可以確保信息不受誤導,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讀者在閱讀信息時,傾向于信任那些以客觀方式報道的媒體??陀^地觀察事物可以幫助記者建立和維護與讀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從而提高媒體的聲譽和影響力。
記者在采訪前,會受到原有印象的框架束縛而失去客觀性。在采訪中,又時常會掉入設置好對方的“陷阱”而失去真實性。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記者應努力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從多角度思考,收集各種不同的信息,反復比較,避免偏見。
客觀地觀察事物是新聞業(yè)的基本職業(yè)道德之一。記者應遵循這一原則,以確保新聞報道的公正性、準確性和客觀性。
全面地觀察
在新聞采訪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可能反映的是真相,但也有可能掩蓋了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全面地觀察可以幫助記者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從而揭示出事物的真實面貌。
記者下去采訪既要看到正面情況,又要關注負面情況,這樣做可以提供一個更全面、更客觀、更深入的報道。全面地觀察可以幫助記者獲取更準確的信息,從而避免報道出現(xiàn)偏差或誤導讀者。
全面地觀察可以幫助記者把握全局,了解事物的整體情況和背景。這對于新聞報道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只有了解全局,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發(fā)展脈絡和趨勢,從而做出更加準確和深入的報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全面地觀察可以幫助記者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情況,避免因為觀察不全面而陷入困境或做出錯誤的判斷。
著名記者范敬宜說過:“我一再強調(diào),記者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全體記者、編輯的重視?!彼€說:“胸中沒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
通過全面觀察,記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視角和觀點,讓讀者或觀眾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多個方面。這有助于促進公眾對事件的理解和認識。
預見地觀察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對于新聞事實的現(xiàn)狀了解之后,對它今后的走向,也是記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因此,記者觀察事物要有發(fā)展的眼光、有預見性,這是由新聞工作的特殊性質(zhì)決定的。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趨勢,預見可能的變化情況,就能夠在新聞事件發(fā)生或發(fā)展時,迅速作出反應,采寫到有價值的新聞。比如,對災情的預見,對經(jīng)濟走向的預見,對教育文化發(fā)展的預見,都是可以在分析歷史和現(xiàn)實的材料后可以得出有效結論的。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的速度和方式也在發(fā)生深刻變化。記者需要具備前瞻性思維,預見未來新聞傳播的趨勢和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和手段,以滿足受眾日益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記者觀察事物要有發(fā)展的眼光、有預見性,這是新聞工作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公眾提供及時、準確、有價值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