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通訊員 孔志勇 楊?。?/strong>今年以來,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克州邊境管理支隊烏恰邊境管理大隊全警發(fā)力、履職盡責,在矛盾化解、服務群眾、搶險救援的一線持續(xù)發(fā)力,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群眾贈送的47面錦旗就是最好的見證。
“多虧你們的幫忙,讓我們礦場能夠順利施工,把損失降到了最小!”5月6日,托云邊境派出所轄區(qū)天成礦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徐鋒將兩面印著“情系百姓辦實事 高效執(zhí)法暖民心”“人民警察為人民 為民辦事好警察”的錦旗,分別送到了派出所和庫瓦特警務室,以表達對民警的感謝之情。
原來,這家礦業(yè)公司因設備更新問題與廠家陷入糾紛,導致施工停滯半個多月,便向庫瓦特警務室民警求助。民警韓保得知情況后,主動對接雙方,耐心聽訴求、講法規(guī),經(jīng)過多次調解,終于促成和解,讓企業(yè)快速恢復生產(chǎn)。
“民警把道理講到了心坎上,我們服氣!”廠家代表的話,道出了161起矛盾糾紛成功化解的關鍵。
“調解不是‘和稀泥’,得有章法。”該大隊大隊長汪世明說。今年以來,該大隊堅持預防為主、化解為先,緊盯“精準排查、多元化解、定期回訪”3個環(huán)節(jié),用活“學、聽、辯、分、合、跟”六字調解法與“三看三問”工作法,聯(lián)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村委會等力量組建“大媽調解室”“357粒石榴籽調解室”,隨時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廠礦工地。托云鄉(xiāng)牧民麥某與鄰居因草場界限起爭執(zhí),民警帶著老支書一起丈量土地、查閱歷史檔案,用三天時間畫出“明白線”,讓兩家人握手言和。從鄰里口角到勞資糾紛,從草場爭議到合同矛盾,一件件“煩心事”在民警的奔走中變成“順心事”。
在服務群眾的戰(zhàn)場上,溫暖從未缺席。轄區(qū)82歲的獨居殘疾老人馬依拉西·馬開西奶奶,多年來一直是巴音庫魯提邊境檢查站民警的牽掛。民警們定期上門,幫著打掃屋子、修家具、買日用品,把照料融進日常,讓警民情誼成了跨越血緣的親情?!八麄兙拖裎业挠H兒子一樣照顧我?!崩先四ㄖ蹨I說。像這樣的暖心事兒,在大隊上半年辦的446件實事好事中不勝枚舉。
在巴音庫魯提鎮(zhèn),民警幫務工人員追回拖欠工資2.3萬元;在吉根鄉(xiāng),警務室為留守兒童開設“假期小課堂”;在伊爾克什坦口岸,民警深夜護送生病的貨車司機去醫(yī)院…… 這些事不大,卻像春風化雨般滋潤人心。“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民警們每天的行動指南。
“警官,我的手提包不知道掉在哪兒了,怎么找都找不到,請你們幫幫我!”6月28日,湖北游客紀女士在西極時光塔景區(qū)焦急求助。正在巡邏的吉根邊境派出所民警賈永輝立即協(xié)調景區(qū)工作人員、社區(qū)警務團隊和護邊員一起尋找,很快幫她找回手提包,里面的現(xiàn)金、證件一樣不少。
4月20日,康蘇邊境檢查站執(zhí)勤民警滕健平通過逐幀排查視頻畫面,為一名山東游客尋回價值1萬元的鉑金戒指,及時挽回損失。
“只要群眾有困難有需要,我們民警隨時都在。”大隊長汪世明介紹,針對暑期“邊境游”“西極游”熱潮,大隊持續(xù)深化邊境通行證預約辦理、7×24小時無休辦理以及邊境檢查站通行團體報備、分流快檢等舉措,在西極時光塔、玉其塔什草原等網(wǎng)紅打卡地設立“必巡點”“服務崗”,打造“巡防、咨詢、服務、調解”一體化區(qū)域管控服務模式,為廣大游客提供道路指引、失物招領、緊急救助等服務,將貼心守護送到游客身邊,讓游客玩得開心安心。
47面錦旗,47份肯定。在烏恰邊境管理大隊,一件件為民愛民的故事還在延續(xù)——民警們依然每天走村入戶,依然在景區(qū)巡邏守護,依然把群眾的呼聲當作行動號令。因為他們知道,這一件件暖心事不是終點,而是“為民服務”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