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村民出村只能靠雙腳,到鎮(zhèn)上賣山貨、采買生活用品,單程就需要4個小時。現在,路通了,家家戶戶幾乎都置辦上了一輛摩托車,騎車到鎮(zhèn)上的時間縮短為40分鐘。(人民網,8月19日)
村村通,村社通,戶戶通,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地區(qū)一個嶄新的社會面貌。這種面貌顛覆了中國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出行方式和出行的便捷,給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梢哉f,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村莊,從南至北,從東到西,大多在幾個小時最多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到達。這種狀況的出現,放在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人們是無法想象的,即使你的想象能力是多么的超群,但你同樣不會想到中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會被網狀的公路連接成為一個版塊。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今天的中國已經出現了“前人修路,后人享受”的可喜局面,但是在此之于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一個話題,那就是好不容易修起來的一條條村級公路,怎樣才能長長久久地為我們的村民服務,讓我們的出行變得原來越順暢。
一是正確看待村級公路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雖然村級公路的修建有著多種形式,有的是村民集資修建,有的是村民與集體共同集資修建,有的是集體出資修建,有的是財政撥款修建,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是為了村民出行的便利而修建。因此,村級公路一旦修建成功,它就不再是某一個小范圍內的財產,而是屬于整個社會尤其是村級村民共同管理的財產。這個財產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村民和其他人群出行的便利。
二是村級組織要作村級公路堅定的管理者和維護者。雖然村級公路的所有權是全體村民,但是任何人都無權擅自破壞村級公路,村級組織理所應當地承擔起村級公路的管理責任。與此同時,村級公路和任何公路一樣,不可能一勞永逸,山體垮塌,道路堵塞,橋梁斷裂,這些現象隨時都可能發(fā)生,尤其是遇到暴雨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這樣的時候,維護和保養(yǎng)村級公路就成為了村級組織的頭等大事。
總之,村民出行方不方便,村級公路能否永遠暢通,村級組織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隨遇而安)
作者:劉穎
地址:四川鹽亭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