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子不能搞拿來主義
文/ 劉國昌
【本文提要】:
文章針對時下有些記者寫稿中的拿來主義毛病,進行了揭露和批評。
拿來主義都有哪些表現(xiàn)?文章例舉了四種:照抄材料,照抄文件,照搬套路,照抄他人稿件。
文章強調,寫稿中的拿來主義,并非個例。這個毛病在一些記者身上嚴重存在著,應引起媒體界人士的警醒。
某媒體一位主編在審閱記者寫的稿子,不時在上面勾勾畫畫。最后眉頭緊皺說道:稿子怎么能這樣寫呢?簡直是拿來主義!
原來記者寫的稿子里照抄照轉了一些材料,有些文字也是文件語言。難怪主編發(fā)火說其是拿來主義。
寫稿中的拿來主義,并非個例。這個毛病在一些記者身上嚴重存在著,應引起媒體界人士的警醒。
一、拿來主義種種:
寫稿中的拿來主義有多種表現(xiàn),舉其大者有以下四種:
1.照抄材料。
記者下去采訪,受訪單位或個人都會給記者一些文字材料。這些材料對于記者盡快進入狀態(tài)了解情況,很有幫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材料在寫稿時不能簡單地照抄照轉。需要對材料進行一番分析挑選,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文字將其引用。
然有些記者圖省事,直接把材料寫進稿子里,這是不允許的。
2.照抄文件。
記者經(jīng)常接觸一些官方文件,查閱這些文件有助于記者更好了解政策精神,把稿子寫得準確到位。但有的記者寫稿時直接引用文件上的文字,沒有“轉化”成新聞語言來寫稿。
官方語言與新聞語言,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各有各的特色和要求。當然,官方文件上一些規(guī)范提法有的可以直接引用,但絕大多數(shù)語言文字還需要記者“轉化”成新聞語言才行。
3.照搬套路。
筆者關注西北的一個網(wǎng)站,看得久了發(fā)現(xiàn)有些消息寫的總是一個套路:開篇是一大段概括話,有些是文件上的套話;第二段舉一個例子,文末引某個人的一句話;第三、四段是具體內容。
按說這么寫沒有什么不好,但每篇稿子都照這套路寫,一寫稿就把這個套路拿來,填上具體材料了事。
這是一種“拿套路”的拿來主義,如此之為讓人生厭。
4.照抄他人稿件。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意思”,可有些記者喜歡“吃別人嚼過的饃”:寫同類題材稿子時,看見別人曾寫過的好稿子便抄上一些。盡管在個別文字上做了些許改動,但這也是一種抄襲行為,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以上這些拿來主義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圖省事、犯了懶惰病。這些毛病盡管發(fā)生在個別記者身上,但其危害不小,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堅決改正和杜絕。
二、如何杜絕拿來主義?
1.樹立“辭必己出”理念。
“辭必己出”是唐代韓愈提出的一個寫作理念,至今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F(xiàn)在改正和杜絕寫稿中的拿來主義,尤其要強調這個理念。
堅持“辭必己出”,就要在寫稿的時候務必要運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來表述自己采訪來的材料和醞釀出來的主題思想。這樣寫出來的稿子,才有自己的特色。
堅持“辭必己出”,就要做到“不轉、不抄、不偷”。寫稿子靠拿來主義,東轉一點西抄一點,那是寫不出好稿子的?,F(xiàn)在受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是“拿來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2.學會“轉化”官方語言、材料語言。
官方語言、材料語言,記者是經(jīng)常接觸的。但在寫稿子的時候不可直接引用,要進行一番“轉化”的工作。這個“轉化”工作必不可少,是必須要做的,而且要努力做好(詳見2024年9月20日筆者寫的《如何做好語言文字的“轉化”工作?》一文)。
3.多掌握百姓語言、網(wǎng)絡語言。
要形成自己行文的語言文字風格,需要多掌握一些百姓語言、網(wǎng)絡語言。
現(xiàn)在有些年輕記者習慣于學校寫稿的習慣,充滿著“學生腔”,這種狀況要改變。為媒體寫稿面對的是廣大受眾,因此一定要用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字來寫。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記者要深入實際,深入百姓當中去,多搜集來自生活的生動活潑的話語。誠如人民日報原總編輯李莊老師曾說,稿子里要有一些“閃光的語言”。
網(wǎng)絡語言在時下被推崇,可以適當?shù)匾靡恍.斎灰x那些有生命力、生動、易懂的網(wǎng)言網(wǎng)語為好。
小結語:
寫稿中的拿來主義,不是“小毛病”,而是涉及文風的一個大問題。文章是寫給人看的,因此一點要有好的文風。人們喜歡那些內容豐富、文字清新的好文章,而對那些文字老套、甚至“抄轉”來的稿子十分反感。
克服拿來主義,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甚為重要。當你寫一篇新稿子的時候,一定要想著“創(chuàng)新”的理念。這種“創(chuàng)新”的理念指導你徹底拋棄拿來主義,不僅要做到內容新,文字也要新。
年輕的記者朋友們,努力吧!